Battery 🔋

不一定对

古漢語知識詳解辭典
馬文熙, 張歸璧
中華書局, 1996 - Chinese language - 1514 pages

Page 222
《東方雜話》第三十三卷第一號羅常培《舊劇中的幾個音韻問題》指出: “音韻學就是分析漢字或英語裏所含的「聲「說「調三種元素,而講明它們的發音和類別,並推它們的相互關係和古今流變的。”傳統分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三科;今多以為北音學、漢語語音史、音韻學史亦屬其研究範圍。本隸屬文字、詞站之學,魏晋始獨立。周祖谟《頭氏家訓音辞篇注補》云: “蓋當東漢之末,學者已精於審音。”其時以“舌頭”、“舌腹”言發音部位,以“言”、“外言”、“緩言” “急言”言號記母进,以“跟口”、“範 … 又得梵文拼音原理啟發而創“反切” ,離析字音份。有的學者認為,音韻學發展歷史可分為四個階段(其分期時間有交叉) ,第一期,漢末至宋代,為語音分析期。東漢服虔创反切注音法,齊梁周顯、沈約四擊,離析出字音的聲、韻、調三元素;魏季登撰《聲類》、晉吕靜著、韻集》、隋陸法言作《切韻》,分析歸納同韻字,分别居;唐末宋初創立字母,守溫《韻學殘卷》以“五音”分析聲母發音部位,以“清濁”辩發音方法(僅見喉音) …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