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单词效率太低了, 靠理解大量句子学习单词如何?

只要是个正常人,想要达到学会一个概念,必然绕不开anki。无所谓什么anki bnki cnki,只需要是个学习规划工具,因为"忘记"必然存在,得定期把刺激重新暴露给大脑。

认真看了楼上的经验分享,结合一些知识论、学习理论和记忆理论的东西做个简单的综述,以学一个生词为例:
"学会"包含几个过程1. 把新概念和自己心中已有的概念做联系(输入)。2.在心中建立这个词的概念。3.把心中的这个概念和外界做联系(输出)。

这些过程都是独立的,可以对应到现实中的具体活动。就比如平常学校的英语考试,做到过程1就足够拿高分了。虽然并不意味着真正学会,但它确实有用。

但有些"学习"甚至连1都做不到,比如一种以anki为媒介的纯纯填鸭式学习,相当于先把卡片背面的中文释义作为一整个视觉刺激直接输入内心和已有的中文概念做关联,然后再把卡片正面的视觉上的生词和这个新的脆弱的一整个刺激作关联。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了生词然后考试时只是单纯觉得眼熟,那可太正常了。因为不仅这个中文释义视觉刺激和已有的概念的联系很弱,它本身也在淡化。

重点是"理解",一个词代表着一个现实世界的具体概念,它的释义不过是作者自身对这个概念的解释,作用是帮助他人进行过程1。但单纯记忆他人的解释并不能增加自身的理解。理解可以是过程(1,2,3)也可以是结果(在心中具有一个完备的概念)。

为了达到最终的理解,针对以上3个过程都有不少方法去进步。但还是像上面说的,即使不达到真正学会,在现实活动中还是能取得不小的成果。

根据楼上的经验分享,做一点比较正式化的综述:

  1. vim提到通过ai,来帮助自己进行主动式学习:这正是较现代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所描述的,通过主动的学习来构建知识,通过兴趣点把更多的已有的或未知的东西关联进来。
  2. gtxxeon和楼主提到通过例句学习:非常直接的强化过程1的方法,同时也能隐式的学习到一些和语境的关联,懂得在什么语境下常用。
  3. 层主个人针对例句学习这一场景,进行了"展示随机例句"的anki优化:弱化在用anki学习过程中,priming effect(熟能生巧)对学习产生的副作用,引导思维向理解本身靠近
  4. 胡羁子强调了有趣的重要性,有趣不光能使得学习过程坚持下来,有趣本身也使大脑活络,提升记忆效果。一段有趣的故事比一段枯燥的定义更容易记住。
  5. XXF和Magicdove表示要以现实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学习,现实的活动和心中概念的建立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它可以让学习者直接感受到反馈,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概念。
  6. zambast表示外语能力不单是词汇量,更应是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为了达到提升,应进行大量练习:听说读写正是对外语最简练的概括,涵盖了语言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建立联系。通过持续的大量练习,把思考过程的时间逐步缩短直至内化成行为记忆,正是priming effect(熟能生巧)的正向作用。
  7. gtxxeon也提到学习的动力不光源自兴趣,考试也可以成为驱动力:在进行学习时,不光是学习的内容本身,学习的心理也会大幅影响学习效果。心理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驱动力,驱动力可分为外驱力和内驱力,外驱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社会的因素如奖励惩罚、生存压力等,而内驱力除了兴趣,还有成就感,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能否做成一件事的预期等。
7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