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若鹜”还是“趋之若骛”?


作者這樣解釋是不通的。
《史記·貨殖列傳》現存版本此句確實寫作「 走死地如騖者」,這大概也是上述作者認為「本作 趨之若騖」的依據。然而他對《史記》的理解是錯誤的。
理由:「騖」字的本義是「亂跑」,並非作者解釋的「追趕」。「 走死地如騖者」,這句是形容時人為求財貨而狼奔豕突之狂態,和現在常見的成語「趨之若鶩」中一般訓為「鴨類」的「鶩」字不同。「騖名」、「騖利」也是古時習見的詞語,不能簡單理解為「鶩」的訛字。

這是一個複雜的語言現象,幾句話難以解釋清楚。總之,我認為這兩種寫法應並列看待。在《史記》用「騖」,在成語使用「鶩」,二者並不矛盾,因為《史記》這句話衹可能是這個成語的間接來源,況且後人完全可以新造一個「趨之若鶩(鴨)」的形容語,未必本乎《史記》。依照現代通行漢語標準,在成語中應該寫作「趨之若鶩」。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