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参考:
Index of /尚未整理/集合/文字词典/汉语理据词典/
安娜馆
汉语理据词典 (有三种年代、三个出版社的版本)
https://annas-archive.org/search?q=汉语理据词典
Chinese [zh], .pdf, /duxiu, 78.9MB, Book (unknown), 13497491
汉语理据词典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当代语言学丛书, 2014
王艾录著
Chinese [zh], .pdf, /duxiu, 5.2MB, Book (unknown), 11530517
汉语的语词理据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王艾录,司富珍著
“1 (p0-1): 一 什么是语词理据
5 (p0-2): 二 探究语词理据的基本原则
19 (p0-3): 三 语素义的被认识
27 (p0-4): 四 造成语素义不对号的原因
49 (p0-5): 五 通过语素义探求内部形式
59 (p0-6): 六 语素义、内部形式同词义挂钩
84 (p0-7): 七 内部形式与结构方式
90 (p0-8): 八 语词的理据元分析
100 (p0-9): 九 复合词理据的类别
114 (p0-10): 十 复合词理据的性质
135 (p0-11): 十一 掌握理据的意义
164 (p0-12): 十二 汉语的理据学特点
185 (p0-13): 主要参考文献
188 (p0-14): 后记”
王庆:汉语理据的问题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
理据能找多远?
——对《汉语的语词理据》*中的原生词理据探究方式的商榷
《理据》一书还提到民俗理据(虚拟理据),即无法证明其原始理据却又想使之理据化而附会杜撰出来的一段故事。民俗理据在教学上可以调动、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有一些实践意义,但对严肃的词源学研究来说,其可信度是令人怀疑的。且书中曾提到有的词有“多项”民俗理据,这“多项”本身便意味着有许多假的东西。对“熊猫”一词,作者在《汉语理据词典》中给出的理据是“体形若猫似熊”,而现在作者又提出了新说,五十年代初在重庆展览熊猫时,标识牌上按自右而左的书写习惯写着“猫熊”两字,而参观者却大都自左而右读作“熊猫”。作者一前一后提出两种理据,我们是佩服作者“毁其旧说”的勇气呢,还是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熊猫”一词的得名取得一致的看法呢?
http://yywzw.com/n1819c153p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