埓U U+57D3 HZ0479 #06 埓同“埒”。《正字通·土部》:“埒,俗作埓。”
㙥T U+3665 HZ0517 #06 㙥ɡùn《集韻》古困切,去慁見。土貌。《集韻·慁韻》:“㙥,土皃。”
䶷 U+4DB7 HZ0619 #01 䶷jiào《改併四聲篇海》引《川篇》居肖切。呼喊。《改併四聲篇海·口部》引《川篇》:“䶷,䶷唤也。”一说“叫”的讹字。《正字通·口部》:“䶷,叫字之譌。舊註‘音交,唤也’。按:叫俗作𠮪,因𠮪誤作䶷。”
哶x2 U+54F6 HZ0661 #04 哶miē《集韻》母婢切,上紙明。又母野切。同“羋”。羊鸣。《玉篇·口部》:“哶,羊鳴也。”《集韻·紙韻》:“羋,或作哶。”
峀T U+5CC0 HZ0791 #16 峀同“邦”。《字彙補·山部》:“峀,古邦字。見《韻會小補》。”
㡢G U+3862 HZ0868 #07 㡢同“幔”。《正字通·巾部》:“㡢,俗幔字。”
㢜G U+389C HZ0970 #02 㢜同“懬”。《改併四聲篇海·广部》引《餘文》:“㢜,大也。”《篇海類編·宫室類·广部》:“㢜,廣大也。”按:张涌泉《漢語俗字叢考》认为“㢜”、“懬”音义同而形近,“㢜”当为“懬”的简俗字。
彐T U+5F50 HZ1030 #01 彐《説文》:“彑,豕之頭,象其鋭而上見也。讀若罽。”
jì《廣韻》居例切,去祭見。月部。猪头。《廣韻·祭韻》:“彐,《説文》作彑,云:‘豕之頭。’”
猬属。《玉篇·彐部》:“彐,彙類也。”按:《爾雅·釋獸》“彙”宋邢昺疏:“彙即蝟也。”
㢴pua U+38B4 HZ1063 #01 㢴同“西”。《集韻·齊韻》:“西,古作㢴。”《祀三公山碑》:“常山相隴㢴u>馮君到官。”
弬T U+5F2C HZ1063 #18 弬yí《廣韻》與之切,平之以。弓名。《廣韻·之韻》:“弬,弓名。出《韻略》。”
栞pua U+681E HZ1247 #01 栞《説文》:“𣓁,槎識也。从木、𭑈,闕。《夏書》曰:‘隨山𣓁木。’讀若刊。栞(旧字形作‘栞’),篆文从幵。”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刊’。”
kān《廣韻》苦寒切,平寒溪。元部。同“刊”。削;削除。《説文·木部》:“𣓁,槎識也。《夏書》曰:‘隨山𣓁木。’讀若刊。栞(旧字形作‘栞’),篆文从幵。”徐鍇繫傳:“斫其枝為道表識也。”段玉裁注:“槎,衺斫也;槎識者,衺斫以為表志也……今《尚書·益稷》、《禹貢》皆作‘隨山刊木’。”《廣雅·釋詁二》:“栞,識也。”王念孫疏證:“𣓁、栞、刊竝通。”《史記·夏本紀》:“行山栞木。”《漢書·地理志》:“九山栞旅。”订正;修订。北魏韓顯宗《上書陳時務》:“永垂百世,不栞之範。”清趙翼《卄二史劄記》卷二十九:“是皆因書籍文字,傳寫訛謬,特為栞正,以昭畫一。”刻,雕刻。明葉盛《水東日記》:“先祖詩文早已栞完。”清王先謙《郡齋讀書志》:“有衢袁二本……既竣栞于長沙。”
鿄pua U+9FC4 HZ1293 #05 鿄同“梁”。《直音篇·木部》:“鿄,同“梁”。”
㮂T U+3B82 HZ1319 #05 㮂《説文》:“㮂,舉食者。从木,具聲。”朱駿聲通訓定聲:“從具,會意,具亦聲。”
jú《廣韻》居玉切,入燭見。屋部。抬举食物的用具,与案相似。《説文·木部》:“㮂,舉食者。”徐鍇繫傳:“㮂,如食牀兩頭有柄,二人對舉之,若今牀。”段玉裁注:“㮂、梮二字同。㮂,四圍有周,無足,置食物其中,人舁以進。别於案者,案一人扛之,㮂二人封(對)舉之也。”
舆。《廣雅·釋器》:“㮂,輿也。”王念孫疏証:“輿字或作舉,卷一云:輿,舉也。”
橩 U+6A69 HZ1390 #10 橩qiónɡ《集韻》葵營切,平清羣。木名。《玉篇·木部》:“橩,木名。”
古代博戏樗蒲的骰子。《正字通·木部》:“橩,博局有橩,樗蒲戲骰子也。先用木,轉而用三石,用象骨,用玉。”《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四載䌓欽《威儀箴》:“其有退朝,偃息閑居,操橩弄碁,文扃樗蒲,言不及義,勝負是圖。”
㰘T U+3C18 HZ1420 #02 㰘《説文》:“㰘,木也。从木,彝聲。”
yí《廣韻》以脂切,平脂以。脂部。木名。《説文·木部》:“㰘,木也。”《玉篇·木部》:“㰘,木名。”《正字通·木部》:“㰘,或曰古禮器多用木,此木可作彝器,故从木。”
㪀() U+3A80 HZ1552 #02 㪀yú《篇海類編》音于。进。《篇海類編·人事類·攴部》:“㪀,進也。”
㪈T U+3A88 HZ1560 #01 㪈guì《集韻》涓惠切,去霽見。放。《集韻·霽韻》:“㪈,放也。”
侵。《集韻·霽韻》:“㪈,侵也。”
㫟() U+3ADF HZ1610 #06 㫟yán《玉篇》以專切。日行。《玉篇·日部》:“㫟,日行也。”
㑹pua U+3479 HZ1629 #07 㑹同“會”。《正字通·曰部》:“會,俗从𭥫。”
㳗T U+3CD7 HZ1732 #05 㳗chài《廣韻》楚解切。去卦初。水浦。《廣韻·卦韻》:“㳗,浦㳗。”《集韻·卦韻》:“㳗,水浦也。”
chà同“汊”。河水岔出的地方。《正字通·水部》:“㳗,俗汊字。”
㳽G U+3CFD HZ1784 #03 㳽同“瀰”。《正字通·水部》:“㳽,同濔。俗省。”
㴝G U+3D1D HZ1785 #06 㴝同“黎”。《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㴝,音黎。衆也。又姓。”按:《廣韻·齊韻》:“黎,衆也。又姓。郎奚切。”“㴝”即“黎”的异体。
㴴G U+3D34 HZ1831 #01 㴴同“湛”。《説文·水部》:“湛,没也。一曰湛水,豫章浸。㴴,古文。”
㴦T U+3D26 HZ1831 #02 㴦“涫”的讹字。《廣韻·東韻》:“㴦,縣名,在酒泉。”《集韻·東韻》意义同。方成珪考正:“‘㴦’乃‘涫’之譌。前、後《漢志》可證。此沿《篇韻》而失攷也。”按:《漢書·地理志下》酒泉郡有乐涫县;《續漢書·郡國志五》同。盖方以为“乐涫”省作“涫”讹作“㴦”。
漒T U+6F12 HZ1857 #01 漒qiáng《集韻》渠良切,平陽羣。水名。《集韻·陽韻》:“漒,水名,在河南。”《字彙·水部》:“漒,水名。在河南郡。”
㵮 U+3D6E HZ1879 #14 㵮chún《改併四聲篇海》引《龍龕手鑑》常倫切。清水。《改併四聲篇海·水部》引《龍龕手鑑》:“㵮,清水也。”按:此当即“𤂸(淳)”的讹俗字。
㵪K U+3D6A HZ1890 #07 㵪xián《集韻》徐連切,平仙邪。同“涎”。唾液。《集韻·㒨韻》:“㳄,《説文》:‘慕欲口液也。’或作涎、㵪。”《新書·匈奴》:“一國聞之者,見之者,垂㵪而相告。”
yàn《集韻》延面切,去線以。水溢貌。《集韻·線韻》:“㵪,水溢皃。”
yán《篇海類編》以然切。登。《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㵪,登也。”
方。《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㵪,方也。”
㧉G U+39C9 HZ1943 #05 㧉ɡài《廣韻》古代切,去代見。磨。《廣雅·釋詁三》:“㧉,磨也。”
hài《集韻》户代切,去代匣。取。《集韻·代韻》:“㧉,取也。”
niè《集韻》語訐切,入月疑。击。《集韻·月韻》:“㧉,擊也。”
挳 U+6333 HZ1990 #03 挳同“摼”。《集韻·耕韻》:“摼,或作挳。”
㲍pua U+3C8D HZ2139 #12 㲍zhī《集韻》章移切,平支章。㲔㲍见“㲔”。
爮 U+722E HZ2180 #08 爮páo《篇海類編》蒲交切。扒;搔。《篇海類編·身體類·爪部》:“爮,爮刮。本掊搔字。當从指爪之爪。與掊同。”清范寅《越諺》卷下:“爮,(音)庖。指甲刮物。爮蒲子,爮芋艿。”
䏛 U+43DB HZ2199 #06 䏛“𦚧”的讹字。《篇海類編·身體類·肉部》:“䏛,詳𦚧。”《字彙補·肉部》“䏛,𦚧字之譌”
䶾 U+4DBE HZ2297 #07 䶾同“𣢒”。《玉篇·欠部》:“䶾,同“𣢒”。”
㲊G U+3C8A HZ2324 #13 㲊“𠮉”的讹字。《字彙補·殳部》:“㲊,𠮉字之譌。”
㷐x2 U+3DD0 HZ2377 #13 㷐同“燬”。《龍龕手鑑·火部》:“㷐,同“燬”。”
黙T U+9ED9 HZ2401 #02 黙同“默”。明焦竑《俗書刊誤·入聲》:“默,俗作黙。”
恵x2 U+6075 HZ2452 #02 恵同“惠”。
䄐pua U+4110 HZ2572 #03 䄐quàn《廣韻》區倦切,去線溪。又《集韻》區願切。祭祀。《玉篇·示部》:“䄐,祀也。”《廣韻·線韻》:“䄐,祭祀。”
福。《集韻·願韻》:“䄐,福也。”
䀮 U+402E HZ2662 #10 䀮huāng《廣韻》呼光切,平唐曉。又莫郎切,《集韻》虎晃切。目不明。《玉篇·目部》:“䀮,目不明。”《集韻·唐韻》:“䀮,目不明也。”《素問·藏氣法時論》:“虚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
鿃 U+9FC3 HZ2665 #09 鿃shǎn《集韻》失冉切,上琰書。鿃鿃眼睛眨动的样子。《集韻·琰韻》:“鿃,鿃鿃,目皃。”方成珪考正:“夾,案:‘㚒’从兩‘入’,與‘夾輔’之‘夾’从二‘人’者不同……‘鿃’等字从‘㚒’得聲者。”《正字通·目部》:“鿃,鿃鿃,目數動貌。”
㾴pua U+3FB4 HZ2871 #10 㾴zhā酒糟鼻子上的红斑。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婦人一》:“(梔子圓)治酒㾴鼻方。”《本草綱目·獸部·牡鼠》:“(牡鼠)頭〔主治〕瘻瘡鼻㾴。”《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六引劉義慶《幽明錄》:“河東賈弼為琅琊參軍,夜夢一人,㾴𪐼大鼻,瞷目。”
㿳T U+3FF3 HZ2948 #22 㿳zī《集韻》莊持切,平之莊。手足皮肤黑。《集韻·之韻》:“㿳,手足膚黑。”清范寅《越諺》卷中:“黑㿳㿳。”
䑐G U+4450 HZ2994 #08 䑐同“𥅘”。《龍龕手鑑·臣部》:“䑐,与𥅘同。明也。”
虩(𡭴虎) U+8669 HZ3022 #14 虩《説文》:“虩,《易》‘履虎尾虩虩’,恐懼。一曰蠅虎也。从虎,𡭴聲。”
xì《廣韻》許郤切,入陌曉。鐸部。虩虩恐惧貌。《説文·虎部》:“虩,《易》‘履虎尾虩虩’,恐懼。”《易·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王弼注:“虩虩,恐懼之貌也。”后又用来形容雷声。元白珽《湛淵静語》卷一:“故雷聲虩虩,而有笑言啞啞之效。”
蝇虎。《説文·虎部》:“虩,蠅虎。”桂馥義證:“陸希聲《易》傳:‘虩,蠅虎始在穴中跳躍而出,象人心之恐動也。’《古今注》:‘蠅虎,蠅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一名蠅蝗,一名蠅豹。’”
sè《廣韻》山責切,入麥生。虎受惊貌。《廣韻·麥韻》:“虩,虎驚皃。”
䖫x2 U+45AB HZ3038 #06 䖫bàng《直音》音棒。同“蚌”。《龍龕手鑑·虫部》:“䖫”,同“蚌”。
螆T U+8786 HZ3062 #17 螆cì《廣韻》七吏切,去志清。螆蛦也作“兹夷”。即蟕蠵。龟属。背壳分为十余枚,相互密接,同人的掌纹相似,所以称为螆蛦掌。唐光、威、裒(姊妹三人,失其姓)《聯句》:“偏憐愛數螆蛦掌,每憶光抽玳瑁簪。”
同“蛓”。《廣韻·志韻》:“螆”,同“蛓”。
䘈pua U+4608 HZ3100 #11 䘈疑为“蠣”的讹字。《字彙補·虫部》:“䘈,《閩書》有䘈魚,音竢考。”《康熙字典·虫部》:“䘈,按:疑即蠣字之譌。”
䍕x2 U+4355 HZ3111 #11 䍕dī《集韻》都黎切,平齊端。网。《集韻·齊韻》:“䍕,罔也。”
dǐ《集韻》典禮切,上薺端。捕兔网。《集韻·薺韻》:“䍕,罘也。”
笧T U+7B27 HZ3152 #04 笧cè同“册”。《説文·冊部》:“册,符命也。笧,古文冊从竹。”《正字通·竹部》:“笧,同册。”
同“策”。计谋;谋略。《字彙補·竹部》:“笧,與謀策之策同。馬融《圍碁賦》:‘碁多無笧兮,如聚羣羊。’”按:今本《圍碁賦》作“碁多無策兮,如聚羣羊。”
shàn《字彙》所晏切。篱笧。《字彙·竹部》:“笧,籬笧。”
䉭x2 U+426D HZ3229 #01 䉭liè《廣韻》良涉切,入葉來。铺床的竹垫。《廣韻·葉韻》:“䉭,編竹為之。”《越諺》卷中:“䉭,獵。貧家鋪牀之竹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