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禅宗故事的原始出处

胡适曾经讲述过一个禅宗故事,他的文字是这样的:
在宋朝有一个和尚,名叫法贤,人家称他作五祖大师,他最喜欢讲笑话。他讲:从前有一个贼少爷,问贼老爷道:“我的年纪也大了,也不能天天玩耍了,爹爹也可以教我一点立身之道吗?”那贼老爷并不回答他,到了晚上,导他到一座高大的屋宇,进了门,便把自己身边的钥匙,开了一个很大的衣橱,让他的儿子进去,待到贼少爷跨进衣橱,贼老爷把橱门拍的关上,并且锁着;自己连喊“捉贼,捉贼”的逃了。
那时候,贼少爷在衣橱里是急极了,他想:“我的爹爹叫我来偷东西,那么他为什么把我锁在里边,岂不是叫他们活剥剥地把我捉住,送我到牢狱里去,尝铁窗风味吗?”可是他既而一想,“怎么样我可以出去?”便用嘴作老鼠咬衣服的声音,孜孜地一阵乱叫,居然有人给他开门了。他便乘着这个机会,把开门的人打倒,把蜡烛吹灭,等仆人们来追赶他时,早已一溜烟地跑回家了。他看见父亲之后,第一声便问道:“你为什么把我关在橱里呢?”那贼老爷道:“我先要问你,你是怎么样出来的?”他便把实情一五一十地讲给贼老爷听。他听了之后,眉开眼笑地说道:“你也干得了!”(见胡适《思想的方法》)
但我查遍文献,也找不到故事的原始出处。问过deepseek,给我胡编了几个材料,完全是胡编。这让我对deepseek很失望。各位网友能否帮助查查,是否能找到原始文献的出处?还是这个故事本来就是胡适胡编的?

附:deepseek胡编出来的一则材料:南宋晦翁悟明编纂的《联灯会要》(1183年成书)卷十二“蕲州五祖师戒禅师”条目下明确记载了这段公案,原文为: 师举云:“昔有父子为盗,父引子入一富室,穿窬而进,开柜取物。父令子入柜中,外锁却去。其子在柜中作鼠声,家主点灯开柜,见是贼,问云:‘汝如何得入?’子便作鼠声,家主以为鼠,遂闭柜。子却将衣物裹作一包,顶在头上,于柜中叫:‘有贼!’家主开柜,其子顶包而出。父问:‘汝得物否?’子曰:‘得。’父云:‘你作么生得?’子具陈上事。父云:‘你合做得贼。’”(《联灯会要》卷十二,《卍续藏》第79册,第92页)
说得如此肯定,还能给出所谓文献出处,但完全是胡说!AI这种胡编原始文献的作风实在可恶!

2 个赞

胡适根本不懂禅宗,却以专家自居。把法演这么重要的禅师的名字也记错了,记成了“法贤”。也不查一下就写文章。胡适就是自己批判的“差不多先生”啊!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按:这个资料不全,出处也没标注清楚。我想我不帮你找准确的原书出处。自己找吧。“好鼓不需重捶”。

五祖和尚一日云:我这里禅似个什么?如人家会作贼,有一儿子,一日云:“我爷老,后我却如何养家?须学个事业始得。”遂白其爷(父亲),爷云:“好得。”一夜,引至巨室(大富有之人家),穿窬(窬,音yú。穿窬,穿墙)入宅,开柜,乃教儿子入其中取衣帛。儿才入柜,爷便闭却(将柜门关上),复锁了(又重新锁上),故于厅上扣打(故意在厅堂里弄出响声),令其家惊觉(将主人惊醒),乃先寻穿窬而去。其家人实时(立即)起来,点火烛(照)之,知有贼,但已去了。其贼儿在柜中私自语曰:“我爷何故如此!”正闷闷中,却得一计,作鼠咬声(发出老鼠啃咬衣物的声音)。其家遣使婢(侍女),点灯开柜。柜才开,贼儿耸身(突然站起来)吹灭灯,推倒婢,走(跑)出。其家人赶(追赶),至中路,贼儿忽见一井,乃推巨石投井中。其人却于井中觅,贼儿直走(一溜烟地逃走)。归家,问(责问)爷,爷云:“尔休说!尔怎生得出(你是怎么逃出来的)?”儿具说上件意(上述经过),爷云:“尔么尽做得。”
http://chan.bailinsi.net/2010/4/2010401.htm
按:这个资料完整,但不是最早出处。

AI把“五祖師戒”和“五祖法演”搞混了。

菩提達摩 → 神光慧可 → 僧璨 → 雙峰道信 → 黃梅弘忍 → 曹溪慧能 → 青原行思 → 石頭希遷 → 天皇道悟 → 龍潭崇信 → 德山宣鑑 → 雪峰義存 → 雲門文偃 → 雙泉師寬 → 五祖師戒

菩提達摩 → 神光慧可 → 僧璨 → 雙峰道信 → 黃梅弘忍 → 曹溪慧能 → 南嶽懷讓 → 馬祖道一 → 百丈懷海 → 黃檗希運 → 臨濟義玄 → 興化存奬 → 寶應慧顒 → 風穴延沼 → 首山省念 → 汾陽善昭 → 石霜楚圓 → 楊岐方會 → 白雲守端 → 五祖法演

也不能怪AI,禅师的法名很容易搞混。专业著作如《宋僧录》都搞得一塌糊涂,一人变两人,两人变一人,是常有的事。

4 个赞

告诉deepseek出处有误,让它再查,便又编出一条材料来: * 《古尊宿语录·法演语录》载:

昔有一盗,父子同窃。父语子曰:“尔年已长,何以资生?”遂夜引至大宅,穿窬入室,开一巨柜,令子入其中。父即闭柜,扣锁大呼“有贼”。子惶遽中忽生巧智,作鼠啮声。主觉开户,子遽吹灯推仆其人,遁去。归谓父曰:“何忍闭儿柜中?”父曰:“汝且道,如何得出?”子具陈。父曰:“如是,如是,汝今可作大盗矣。”
结论:AI适合无中生有式的文学创作,对于需要严谨的学术研究实在无益,使用时要小心陷阱。

1 个赞

[quote=“shaoshi, post:2, topic:38554”][/quote]感谢shaoshi先生的迅速应助,根据提供的线索,这个禅宗故事真正的原始出处是:
我这里禅似个什么?五祖和尚一日云:我这里禅似个什么?如人家会作贼,有一儿子,一日云:我爷老后,我却如何养家,须学个事业始得。遂白其爷。爷云:好得。一夜引至巨室,穿窬入宅,开柜乃教儿子入其中取衣帛。儿才入柜,爷便闭却复锁了。故于听上扣打,令其家惊觉,乃先寻穿窬而去。其家人即时起来,点火烛之,知有贼,但已去了。其贼儿在柜中私自语曰:我爷何故如此。正闷闷中,却得一计,作鼠咬声,其家遣使婢,点灯开柜,柜才开,贼儿耸身,吹灭灯,推倒婢,走出。其家人赶至中路,贼儿忽见一井,乃推巨石投井中,其人却于井中觅。贼儿直走归家,问爷。爷云:尔休说,尔怎生得出?儿具说上件意。爷云:尔么尽做得。(《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正藏第47册,第956页上)
胡适虽非胡编,不过确实不懂禅。deepseek按理说本可以帮助查到原始出处,却胡编文献,而且言之凿凿地给出页码卷数。

再批判一下胡适。

“名叫法贤”,错了,“名叫法演”。

“人家称他作五祖大师”,错了,可见胡适根本不懂称呼禅师的惯例。

“五祖”是五祖山禅寺。“五祖山”因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的师父)而得名。

禅师的称呼方法一般是:所住持的禅寺名称加法名。法名常省略上字,以示尊敬(不敢叫全名),所以五祖法演也称五祖演。

凡是住持过五祖山禅寺的禅师,其称呼都可能有“五祖”。

1 个赞

用deepseek搞专业的东西是自讨苦吃!

豆包查这样的资料比deepseek靠谱一些:


1 个赞

我不知道楼主用的是deepseek的哪个版本。

假如是用deepseek的推理版本,展示推理过程,结果也许会不同。

另外,提示的关键词假如多一些,结果也可能会比较可靠。

这种查找确定资料的需求和联网搜索的范围有关,没有搜到的话再怎么推理也推不出来的。

关键是,当时没有找到一个核心关键词,所以搜不到。问deepseek前我也搜过。shaoshi先生提供了那个文本后,马上就不一样了。这正是网络的优点和缺点并在的典型表现。当没有关键词时,搜索往往是无效的。我以为deepseek出那种结果也是因为找不到关键词造成的。但它不应该在搜不到的情况下编造文献,这是很烦人的,是AI的大毛病。

整部大藏经都有文本的,deepseek也肯定学习过。

让deepseek联网搜索的话,网上也有大藏经的。

显然是在《宗门武库》“五祖和尚”的推理错了,这个“五祖”是谁?

菩提達摩 → 神光慧可 → 僧璨 → 雙峰道信 → 黃梅弘忍 → 曹溪慧能 → 南嶽懷讓 → 馬祖道一 → 百丈懷海 → 黃檗希運 → 臨濟義玄 → 興化存奬 → 寶應慧顒 → 風穴延沼 → 首山省念 → 汾陽善昭 → 石霜楚圓 → 楊岐方會 → 白雲守端 → 五祖法演 → 圓悟克勤 → 大慧宗杲

推理:五祖法演是 大慧宗杲(《武库》作者)的师祖,所以宗杲说的是五祖法演。

推理:胡适在别的文章引过大慧宗杲的资料(假如我没记错),所以胡适引的就是《武库》,只不过是记忆有误。

刚发现,现代学者中,日本的铃木大拙也全文引用过这个禅宗公案,与《武库》的文字完全一样。我没有记错的话,胡适曾经与铃木大拙围绕着宗教研究的立场问题展开过争论,是否胡适是从铃木大拙的著作中看到的这篇文献?不过这个好像没法证明。另外,胡适改写的文字实在不怎么样,什么“贼少爷”之类的。

胡适对宗杲的语录很熟悉。

附带说:有人提到,让Deepseek整理资料时,必须提醒它不能改写原文,要不然AII都会自作聪明改写的。它的古文能力还不错,改写了还不容易看出来。

不要用AI弄专业的东西,即使用,一定不要用Deepseek,deepseek的幻觉之多,令人咋舌,且几乎不给出处。下面回答中提到一个用AI编故事的现象,请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87459120132616868/answer/1894032455662552493

不光是关键词的问题,现在再用deepseek开启联网搜索,简单的提示就能给出参考了本贴讨论内容的答案。但是关闭联网搜索,就算具体提示了哪部典籍的哪个位置,它还是一头雾水,懵懂不知。

deepseek即使学习过整部大藏经的文本,就像高度有损的压缩算法,只保有极度提炼过的概略信息。也没有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到这个特定故事与特定典籍或文献相关联的知识。不联网确实推理不出出处来,联网则取决于能否获取到正确的信息。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