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多过去了还有下文吗?英汉辞海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收词量最大的英汉辞典,有它的意义吧。
基本是韦三的翻译版,加上老王本来的专业词汇。我觉得有意义,我偶尔在通读,平时也会跟韦氏放在一起对比看。
这点挺好的,学习了。
《英汉辞海》的例句是双解的,即英语例句+汉语例句翻译,这点挺好的。但是单词的释义只有中文,估计老王也不敢把韦三的英文释义照搬过来;我把《英汉辞海》跟韦三放在一起查词使用,就是为了看完韦三的英文释义之后,再参考《英汉辞海》的中文释义,两者的释义是可以一一对应的。
很有趣。现在还有人组织这么大力量翻译OED的吗?估计不会的。
你根本不懂。OED是文科字典,W3是理科字典。当时国家要发展科技,必然使出吃奶的力气下功夫翻译W3。英汉辞海根本不是字典行业,而是国防和科技发展的一个分支而已。
也不能绝对这么分类。辞典的定位就是精确的解释各种需要的词汇,也不一定限于理科。而且英汉辞海自己也说了参照了OED。
定位决定了经费和团队。
英汉辞海是国防工业出版社的,你觉得OED如果翻译了会和国防工业扯上半毛钱关系么。
觉得英汉辞海翻译的不够美丽估计是不懂啥是国防工业。
你这位兄台火气很大呀。我前面帖子里提起这个翻译,是感叹这么多专家参与巨作的全本英汉对照,现在恐怕没有人愿意组织和支持这样的工程了。
当年是空白,填补了就不会再拼了。字典业算是占了个光。
因为英汉辞海其实是为了满足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字典业对它评价得很低。
这就像让陈景润写春晚台词,不符合春晚胃口。
当年开全国科技大会,王因286点名得以参会。后人不可能都知道那些陈年典故,只能就事论事。一部词典要经得住历史考验,初版不行,再版总有机会修改吧,不然缺憾就永远留在书里了。
OED3现在已经是文理双全,全面超越当时的Webster了
OED3主要内容还是文字历史字典,已经固化到历史里面了,怎么可能成文理双全。能看到的就是新加的内容靠近ODE风格。新加的都是边角料。
刚看到你的评价。我认为凑合能用(能被读懂)就满足了。至于是不是信达雅对于搞军工的皮糙肉厚的人来说,不是那么关键。关键是能读懂外文材料,他们不是在看小说和听戏曲。
第二版观众是谁呢,总不是老百姓掏腰包吧。
不会有第2版了。要真有雄心会别起炉灶,借鉴的对象更有可能是日本研究社英和词典的风格,再加上这么多年来英汉词典的成熟经验。会编一个有志于世界第一GDP大国相称的煌煌巨作
经费和项目不可能是国家五年计划里面的,只能是由都要倒闭的辞典商来推动。更有可能是人工智能商家批量生成底稿,随后字典业成为软件业的附属品。
可能依靠人工智能加OCR数字化。图片作为参考和怀旧。
《英汉辞海》的理工科词条部分,翻译还是很专业的,也很通顺
最近我入手了一套《英汉辞海》,顺便把纸质版本的各个版次缕了一下:
- 2卷本,类皮面封面、纸质护封(最初版本)
经售:天津市新华书店
排版:测绘出版社印刷厂、北京密云华都印刷厂、北京怀柔燕文印刷厂
制版印刷:北京一二零二工厂、外文印刷厂
定价:135元
印数:不明
1)护封的封面是EG两个字母,本体封面封底不印刷。
2)这个版本封面和书脊处“英汉辞海”这几个汉字,原来是黄色的,现在大部分都因为时间原因放置太久而褪色;这一点可以用来侧面评估书本的存放条件和品相。(以下其他版本我也会指出哪些地方会老化)
3)出版印刷时间,上卷1987年、下卷1988年
- 3卷本,粗布纹封面、透明PVC护封(最稀有、最贵的版本)
经售:新华书店
印刷:新时代出版社印刷厂、国防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国防科工委印刷厂、测绘出版社印刷厂
印数:仅4000套
出版时间:1990年3月
定价:290元
1)布纹封面,原本应是蓝色,因为时间久远,很多已经变成黄色或棕色
2)原书带PVC塑料的透明书皮护封,因为时间久远,大部分都已经发黄、破碎、丢失
先出的粗布纹,印数仅4000套,是该书最稀少、最贵的版本。孔网卖价一般在300元以上,品相好的甚至标价近千元。但是看印刷厂,个人推测应该是几个版本里面质量最好的。
孔网店家有提到,这个版本重量是11公斤。
- 3卷本,细布纹封面、透明PVC护封
经售:新华书店
印刷:国防工业出版社印刷厂
印数:4000-6000(即这种细布纹版本只印了2000套,印数紧接粗布纹版本)
印刷时间:1991年5月
定价:388元
- 3卷本,漆面封面,带PVC透明护封
经售:新华书店
印刷:北京昌平长城印刷厂
印数:50000-55000
印刷时间和定价:这个版本有多种印刷时间和定价,主要有以下2种
91年5月,248元
98年2月,980元
(另外我还见过手工贴标380元的,但没有留存图片。待考证。)
1)封面是散布的字母,未见中文书名。
2)封面和书脊的文字图案烫金,但封底有同样的文字图案,只是压凹了、没有烫金。
3)这个版本,看到有2个店家称了重量,一说8公斤、一说7.5公斤。可见跟粗布纹版本相比轻了接近30%、3公斤。
- 价格对比:(孔网价格,因为时有波动,仅供参考)
2卷本,皮面:50-100元左右(我30元包邮,算好价)
3卷本,粗布面:300-500元左右(品相好、不褪色,有PVC护封、原装纸箱会贵)
3卷本,细布面:250-300元左右
3卷本,漆面:100-150元左右
综上所述,如果打算购买纸质版本作为日常使用,我建议购买2卷本,性价比更高;
如果打算买来收藏,我建议购买3卷本粗布面,并且挑选PVC不老化、布面不褪色的,带原箱尤佳。
-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对这本词典的看法
网上很多人很多文章都说这本词典很烂;并且言语之中夹杂了很多对主编译王同亿的非议,主要是说抄袭、重复出无价值的词典等。
我认为,对词典的批评无可厚非、见仁见智,但夹杂针对个人的攻击恐怕太过。这本词典,中央领导支持、钱三强作序、发起人和编委名单是满满一页纸的专家名字。我想问:那些反对者自己编的词典,哪一本有这样的排场?如果没有,就谦虚一点。
这本词典的蓝本或来源,主要有2个部分:韦氏新三、王同亿的科技词汇。基本可以认为是韦氏新三的翻译版本,再加上老王的科技词汇补丁。
我在阅读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引用OED的痕迹(序言里面提到了);如果有坛友知道它对OED的引用情况,请指教。
总的来说,作为英汉词典,《英汉辞海》既满足一般的查词需要(韦氏新三可以满足),又兼顾了专业科技英语的查词需要(老王的科技词汇可以满足),凭借52万的收词量,它的确是一本非常好的词典,名符其实,也担得起高层、钱老等的赞誉。
要说缺点,肯定是有的。对我来讲,韦氏新三的注音就看得不适应。另外,这个词典巨大巨重,大16开本足足28cm宽,三卷本里每本都10cm厚,作为纸质词典使用是很不方便的,更不要说携带使用。(我买来的用法,也是打算拆书,分成至少26本,放到我的活页夹里使用和阅读)